农资推荐
当前页面:首页--> 行业动态

枸杞产业危机四起,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如何锻造

2016年02月19日  浏览次数:10230  
信息来源:宁夏枸杞保护协会  作者:宁夏新闻网

 

枸杞产业危机四起

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如何锻造

导读:对宁夏人来说,我们有个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那就是我们的五宝之一的红宝枸杞。中宁枸杞是唯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也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的美誉。但目前这个闪闪发光的宝贝,近年来也面临着甘肃青海新疆这些后起之秀的追赶,如此,我们还能安于枸杞前世今生的优势中,满足于那点传说中的美誉吗?

  

近日宁夏新闻网采访了福百瑞董事长潘泰安先生。

  

  潘泰安,1960年3月出生于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任教,专门从事食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食品工程硕士。1985年组织筹建食品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创建宁夏沃福百瑞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1995年至2010年,潘泰安在国家专利管理局申报了12项发明专利,其中7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1992年参加中国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会,任学会理事;2000年被聘为自治区政府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2002年组建宁夏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任学会副理事长兼学会秘书长 ;2005年被聘为自治区环保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2006年被聘为宁夏党委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2006年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2015年被评为首届宁夏最美科技人。

  

  一、枸杞的金字招牌

  宁夏中宁枸杞是唯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是因为品质超群,历史悠久吗?中宁是枸杞的原产地,黄河与清水河在这里交汇,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千年积淀,打造了这块宁夏平原神奇的土地,使红枸杞在这里生根立地,孕育了驰名中外的宁夏枸杞的知名品牌。这个地方所产的枸杞药用成分非常高,枸杞多糖、枸杞黄酮、甜菜碱、玉米黄质含量比其他省区高,另外,宁夏枸杞种植规范,2002年率先在宁夏进行无公害化种植,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含量比其他省区的低。

  1985年版的《中国药典》明确载明,药用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规定“全国入药枸杞子,皆宁产也”。宁夏枸杞药用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列为经中上品,其味甘、性平。《本草纲目》也规定药用枸杞是宁夏枸杞果实。

  二、枸杞的差异化发展

  潘泰安先生是宁夏枸杞业界的深加工专家,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泰安,在2015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和自治区科协组织开展的“塞上情科技梦——最美科技人”推选活动中,荣获“宁夏首届最美科技人”称号。他对枸杞深加工有独到的见解。

  潘泰安认为,近十年来,科技改变了枸杞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促成了传统产业向现代科技产业的转变。他认为,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如枸杞果汁饮料、枸杞果铺、枸杞果酱、枸杞籽油胶丸、枸杞叶黄素、枸杞酵素、枸杞速溶冲剂等新产品,满足市场供应。

  三、枸杞国际市场情况

  枸杞在国际市场属小众产品。目前国际市场每年枸杞及深加工产品出口量近10000吨,2013年、2014年增速显著,每年增长70%以上,2015年下降30%左右。作为全国枸杞产业的核心区,截至“十二五”末,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45%以上,枸杞干果总产量8.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年综合产值100亿元。然而枸杞加工转化率仅15%。

  

  据自治区林业厅介绍,宁夏将以中宁县为枸杞核心产区,向南向北发展两大产业带,共形成10个产区。同时,宁夏将在枸杞基因测序、新品种培育等技术上实现突破,建设区级良种采穗圃,改造低产低效园,健全枸杞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宁夏枸杞品牌影响力。预计到2020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25万吨以上,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加工转化率和产品出口率分别达30%、20%以上。

  四、目前宁夏枸杞的整体现状

  作为中国枸杞原产区,宁夏枸杞产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从目前枸杞产业的发展来看,宁夏枸杞产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科研优势还未得到发挥和良好地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市场营销相对滞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现有的30余家枸杞深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重复建设、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未打出拳头产品,没有形成以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联合“舰队”。产品同质化,主导产品不突出,加工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深加工总量仅占枸杞产量的10%左右,尤其是枸杞多糖提取、鲜枸杞快速制干、枸杞保鲜、枸杞有机种植、医学临床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未取得重大突破和推广,加工层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枸杞开发产品中存在着“三少一低一落后”的问题,即特色优势产品少,高档次高质量产品少,高科技含量产品少;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致使枸杞产品市场营销竞争力差,制约了枸杞产业化的发展。

  

  五、科技创新是发展之路

  目前,宁夏枸杞产业危机四起,周边省区迅猛发展,威胁着我们,尤其国际市场,品质难以保证。枸杞产业是朝阳产业,如何让所有的枸杞种植户都脱贫致富,向小康发展,拥有七项发明专利的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愿意把发明专利无偿转让。董事长潘泰安认为,这是共同发展的需求,也是因为枸杞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推动。宁夏枸杞产业深加工产品薄弱,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枸杞深加工转化率,丰富产品线,才能保证这个产业向健康、持续、稳定方向发展。潘泰安董事长称,与助推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讲,企业的利益微不足道的。

  “所以,我愿意将这些技术在宁夏枸杞深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同时,枸杞深加工专家潘泰安先生思考通过四个手段发展宁夏枸杞产业。

  1、做好规划,老种植区,污染较为严重,发展无公害枸杞,新规划种植区发展有机枸杞,保核心产区。

  2、走精品枸杞发展之路,枸杞产业未来发展不是数量的扩充,而是品质的提升,有机是发展方向,尽快使有机枸杞纳入国家有机食品目录。

  3、保护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不允许使用国家规定的化学违禁药物,凡发现熏硫、使用亚纳、伪劣产品就地销毁。

  4、通过科技创新保护、促进产业发展

  A、种植商业模式创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统防统治,以提高质量为中心。

  B、经营商业模式创新,走深加工产品发展之路,提高附加值,政府重点对深加工企业给予支持。

  C、研发模式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尤其是枸杞鲜果汁饮料、枸杞保健食品、枸杞方便食品、枸杞化妆品等产品的开发,撬动、拉动市场。

  D、销售模式创新,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以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联合舰队,抱团经营,打出拳头产品,创出中国名牌。

Copyright © 2014-2023  宁夏枸杞保护协会  宁ICP备14000600号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西街立新巷9号 电话:0951-7618520